实验室前沿——做中国最专业实验室前沿资讯网

临检室 生化室 PCR室 病毒与微生物室 病理室 免疫室 试剂配制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主页 > 实验技术 > 医学实验室 >
  • [免疫室] 提高免疫印迹灵敏度的方法

    有若干种方法常用于提高免疫印迹的灵敏度。一种是在电泳之前应用免疫沉淀法将抗原进行纯化和浓缩(见前)。该法可浓缩极低浓度的抗原,并可在电泳和免疫印迹之前将其与无关的蛋白质分离,使对极低浓度抗原的研究成为可能。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其他方法都是针对增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免疫室] 生物素标记肽的检测方法

    1.准备工作 该检测是在96孔微板上进行,每孔均先用链霉亲合素包被,分别依次加入待进行表位作图的肽系列,并用需定位的抗体检测。 2.试剂和溶液 0.1%PBS-Tween; 2%BsA/PBS; 0.1%(wt/v01)BSA/PBS; 肽;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; TMB底物(取50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免疫室] 记忆性T细胞长期维持的机理

    患有烈性传染病并最终康复者,保护性免疫的持续时间可达60~?o年,有的终身免疫。疫苗接种后(例如天花疫苗),特异性抗体及记忆性细胞也据称可维持数十年。这些都提示,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在体内可以长期存在。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现有的解释包括两个方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病理室] 免疫组织化学常见技术问题及处理

    当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,应系统地查找原因,而每一次只能排除一种可能的原因。 对照/标本无染色 ① 确认是否忽略了应该加的某种试剂,包括一抗、二抗、三抗及底物等。 ② 确认所有的试剂是否按正确的顺序加入,是否孵育了足够的时间。 ③ 对照抗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免疫室]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清除方法

    一、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 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,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: (1)一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,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,而不能被透析除去。 (2)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,可与组织成分结合。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PCR室] 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技术

    近年来,随着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发展,微生物基因检测迎来了新的机遇。2000年,Makino等已经完成V.p的基因组测序,V.p毒力基因及特异的基因序列得到进一步确定。根据V.p特异基因序列,设计引物,进行PCR检测,是现阶段检测V,p的最快速准确的方法。目前应用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病毒与微生物室]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技术

    (一)检验方法 1.样品采集 以无菌方法采取具代表性的样品,置灭菌的容器内。一般采集患者粪便、呕吐物和中毒的可疑原因食品。常见可疑的食品有鱼、虾、蟹、贝等海产品及其他有关的食品。若上述食品均为煮熟品,也可检验它们的包装物、烹调用具等。 副溶血弧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病毒与微生物室] 肉毒梭菌的分离培养技巧

    1、肉毒梭菌采样及处理 肉毒梭菌中毒诊断采样,要采取病人或病畜的血清和粪便、可疑食物、饮料或饲料水以及土壤等;如为创伤感染,除可采取血清、粪便外,还可采取创伤局部的渗出液、切除组织等。最好能采得血清10ml以上;食品、饲料、粪样、土壤等25~50g。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病毒与微生物室] 肉毒梭菌快速诊断技术

    疾病诊断、细菌鉴定,关键在鉴定毒素。从材料中如能迅速检出毒素为最好,检出速度快,治疗预防能及时。从症状、流行病学怀疑肉毒症后,应先千方百计地在极短时期内证明检材中是否有肉毒梭菌毒素,抢时间救人。在设法证明毒素存在的同时,进行细菌分离、鉴定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[病毒与微生物室] 恙虫病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

    恙虫病 (tsutsugamushi disease)又称丛林斑疹伤寒,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34
  • 35
  • 36
  • 37
  • 38
  • 39
  • 40
  • 41
  • 42
  • 43
  • 44
  • 下一页
  • 末页
  • 90898
推荐内容